【勞聯請願行動新聞稿】
中暑風險要清晰 嚴重酷熱要停工
完善職安健法例 減意外保工人
本港持續受高溫天氣影響,前日下午(13 日)天文台錄得35.9℃的高溫,打破本港138 年來的9 月最高氣溫紀錄,今年更有僱員工作時疑因中暑身亡,勞聯副主席譚金蓮,職業安全及健康推廣委員會主任鄭秀娟,聯同工友代表,今日到政府總部向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及周小松提交意見書,及向勞工及福利局代表遞交請願信,勞聯促請政府修訂《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時,須訂立更具體的風險級別,建議當達到最嚴重時便應停工,並在指引推出1 年後檢討,若成效不彰便應立法規管。工人性命尤關,可惜本港接二連三發生多宗奪命工業意外,勞聯強烈要求政府必須盡快完善職安健的政策 ,以減少工傷意外保障工人。
清晰界定風險 嚴重酷熱要停工
今年6 至8 月天文台發出37 次酷熱天氣警告,6 月更有從事修樹工友疑因中暑不治。勞聯樂見政府計劃在《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加入天文台暑熱指數,勞聯認為政府須清晰界定暑熱指數的風險級別,按照不同風險水平訂立相應的工作指引,例如當指數達最嚴重級別,勞工處須指令戶外工作人士要停工,而各級指數亦應列明可容許戶外工作時間時段和小休比例,如仿效內地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當氣溫達攝氏35 至37 度,僱主須採取換班輪休等措施,且不得安排戶外工作加班等措施,保障僱員權益。
指引無力須立法 列中暑為職業病
此外,現行《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建議戶外工作安排在早上10 時前或下午4 時後進行、每20 至40 分鐘安排休息等,並沒有法律效力,許多工友亦聞所未聞,反映甚少僱主跟從相關建議,勞聯認爲若情況沒有改善政府應該立法加以規管,並應盡快將中暑列為職業病。
完善職安健法例 確保判罰反映嚴重性
「開開心心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對打工仔女和她們的親人來說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保障,可惜現時平均每年都有20 多宗致命工業意外,反映現行的職安健法例不完善,根據政府資料2020 年因違反職安健法例而被定罪者,當中重犯者約佔約32%,反映重犯情況普遍,可見現行法例毫無阻嚇力,勞聯促請政府盡快完善相關罰則,確保判罰能夠反映個案的嚴重性,以推動僱主改善職業安全措施。
勞聯職業安全及健康推廣委員會
二零二二年九月十五日
圖一:勞聯副主席譚金蓮(左二)、職業安全及健康推廣委員會主任鄭秀娟(右一),聯同工友代表,今日到政府總部要求政府必須盡快完善職安健的政策 ,以減少工傷意外保障工人。
圖二:林振昇表示,政府修訂《預防工作時中暑的風險評估》指引1年後,若成效不彰便應立法規管。
圖三:裝修業工友向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前排右一)提交意見書,反映工友訴求。
圖四:勞聯職業安全及健康推廣委員會主任鄭秀娟向勞工及福利局代表遞交請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