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計 活經濟 勞聯就二○二○年《施政報告》的意見書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女士

保生計 活經濟
勞聯就二○二○年《施政報告》的意見書

當前香港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先是中美貿易戰,再有長逾半載的社會事件,繼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如此種種狀況重創經濟影響民生,更加重了本港勞工的就業和生活壓力。年初至今,停工、無薪假、減薪酬福利,甚至裁員的現象俯拾皆是,勞聯敦促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必須率先制定能惠及勞工階層的短期紓困政策及長遠的行業發展政策。
政府必須加大財政投入為重啟經濟注入復蘇動力,同時改善本港人力資源分配,及早推出應對經濟活動模式轉型政策。就此,勞聯就二○二○年《施政報告》的意見如下:

1.    失業及就業不足支援
⦁    新冠肺炎疫情令許多行業出現結構性轉變,政府應參考沙士時期做法,以專項專款方式推出失業/停工技能增值課程,向完成培訓的學員提供10,000元的津貼,以協助勞工提升技能及轉業;而「特別‧愛增值」計劃報讀意欲低迷,政府應再優化計劃,如放寬需完成整個課程才能獲得津貼的限制,分階段向完成若干節數的學員按比例發放津貼。

⦁    疫情導致經濟活動模式加速轉型,政府應在失業/停工再增值津貼課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推出創新科技應用的培訓,讓失業、開工不足的勞工及待業的應屆畢業生更能掌握新機遇新發展;

⦁    向飲食、零售、交通運輸、建造、航空物流等受嚴重影響行業的僱員發放10,000元的收入補貼。疫情影響,失業率屢創新高,對比今年1月及6月的失業人數,由12.2萬人大增超過24萬人,短短半年失業人數大增11.8萬人。而截至今年6月領取失業綜援個案僅1.86萬宗,這反映約有10萬名近期失業人士沒有得到支援,勞聯強烈要求政府儘快推出失業援助金,直接向他們發放每月9,000元為期6個月的應急現金津貼,解燃眉之急;

⦁    除失業援助金外,長遠而言,政府必須制訂恆常的支援失業的措施,勞聯建議政府可參考現行的學生資助計劃,設立失業貸款基金,以月入中位數為上限,向短期失業人士提供6個月的應急貸款。還款安排則在失業人士重新成功就業一定時間後開始按期還款,並容許申請者可享有較低的利率及較長還款年期。

⦁    另外,僱員遭遇公司結業但被拖欠解僱賠償事件時有發生,由向勞工處求助到成功領取「破欠基金」特惠款項的過程需時半年至一年不等。勞聯建議政府簡化特惠款項申請、發放程序,以及調升各項墊支款額上限,並優先為無爭議個案發放特惠款項。政府亦應擴大破欠基金的保障範圍,納入未放取有薪產假、男士侍產假,讓工人得到更佳的保障。

⦁    延長陷於停頓的行業支援措施,如「旅行代理商及從業員支援計劃」、「以接載旅客為主的旅遊服務巴士司機支援計劃」等,並接納更具彈性的工作證明,如容許僱員可自行提供有效證明文件;

2.    創造就業職位
⦁    單靠政府創造職位實過於緩慢,政府應推出企業招聘獎勵計劃,推動企業增聘本地員工,每新聘一個員工,企業將可獲每月5,000元津貼,為期半年,名額十萬個。當然,如企業曾申領防疫抗疫基金或保就業計劃,須查核當時承諾/申報的僱員人數,只計算大於其承諾/申報的僱員人數之部分,才會被視為新聘的員工。

⦁    以工代賑,設立臨時職位保生計。政府應仿效沙士期間創造大量臨時職位的魄力,如針對防疫抗疫需要設立「防疫大使」;設立「科技大使」推廣及簡介電子支付及電子社交媒體的應用;設立「運動大使」以網上直播教學形式推動家居運動;設立「情緒支援大使」為失業工友、停課學童及獨居長者等有需要人士提供情緒支援;設立「社區維修大使」為社區公共設施進行更新、維修及保養服務,相關職位應至少為期6個月;

⦁    加強人力資源導向,協助失業人士轉業至院舍照顧服務等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並向轉業僱員額外發放每月4,500元為期12個月的津貼,解決長久以來相關行業人手不足的難題,同時確保本地工人就業;

3.    刺激本地經濟循環
⦁    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向全港18歲以上居民派發5,000元消費券,以刺激本地經濟循環與復蘇,同時保留相關行業職位及保障工友開工機會。

4.    完善退休保障,儘快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
⦁    強積金對沖機制實施20年來,大量供款被對沖機制蠶食,單是2019年就有近47億強積金被對沖。勞聯要求政府儘快履行承諾,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及降低行政費,以改善打工仔的退休保障。另一方面,強積金制度亦未能全面惠及零散工/短期合約僱員,除非參與指定行業計劃,否則不被納入強積金制度下,勞聯促請政府透過擴大行業計劃參與範疇等方法,讓所有行業的零散工/短期合約僱員一同受惠。還有「料理家務者」一直被強積金制度所忽略,被排除於制度之外,政府應儘快落實全民退休保障,讓老有所依。

5.    檢討職安健政策,擴大職業病保障
⦁    過去十年,超過37萬人因工作受傷甚至付出了寶貴性命,究其原因乃是違法罰則阻嚇力不足,導致僱主疏忽或輕視保障工人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勞聯促請政府儘快完成法例修訂增加罰則,並成立由政府高層主導的跨政策局專責小組,大刀闊斧制定全面的職安健及勞工保障政策,切實改善高危工種工人的工傷保障及職業安全,以及成立中央僱員工傷補償基金,協助被僱主拖欠工傷病假錢或補償款項的工友應付燃眉之急。

⦁    另一方面,本港僅有52種職業病列入職業病列表保障範圍,遠低於《國際職業病目錄》106種職業病、內地法定職業病132種,勞聯促請政府儘快檢討香港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標準,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頸肩背」、「下肢勞損」和「過勞死」納入職業病列表,並加強推廣預防知識及改善工作環境,令工人得到完善的保障。

6.    儘快落實劃一假期,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    家庭友善政策有助僱員平衡生活與工作,提升整體生活質素,勞聯建議政府儘快落實勞工公眾假期劃一至十七天,並設立有薪教育假期等政策,更進一步提升基層勞工就業質素。同時建議政府以獎勵計劃等形式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加強推動無障礙工作間,並鼓勵僱主為傷健人士提供彈性上班時間。

7.    完整規劃人力需求 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    「有工無人返,有人無工返」是就業市場的普遍問題,這亦反映出政府一直沒有「對症下藥」,造成人力錯配。勞聯建議政府完整規劃人才需求,配合教育政策、培訓及職業導向等多管齊下,從根源解決勞動力供求問題。另一方面,現行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一般就業政策」等入境政策,僅靠入境處審批,無法得到妥善監察,建議政府優化相關審批程序,有關就業範疇應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加強監察,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8.    爭取集體談判權,構建勞資對等平台
⦁    本港的勞資關係大都處於不對等的狀態,僱員的議價空間有限,長期面對「工時長、待遇差」的工作問題,負面情緒日積月累。政府應立法保障勞工擁有集體談判權,確保勞資雙方擁有對等的溝通平台,可就工資和待遇等勞工權益進行溝通,社會方和諧穩定。集體談判權是「勞動三權」重要元素之一,而《基本法》第三十九條亦訂明,國際勞工公約適用於香港,當中便包括公約第98號《組織權利和集體談判權利公約》的規定,政府應推出具體措施使公約的精神能在香港落實。

9.    標準工時立法
⦁    行業的「工時指引」無助改善長工時問題,反而成為弱勢基層勞工的「糖衣毒藥」。勞聯強烈要求政府正視勞工長工時的苦況,重新回到立法制訂標準工時的政策方向,保障工人健康。政府作為本港最大的僱主,更應帶頭推動在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外判工人合約中加入每週工時為44小時,超時工作工資率為1.5倍條款。

10.    最低工資一年一檢
⦁    勞聯認為最低工資已實行九年之久,政府應有足夠經驗與能力縮短檢討週期,實行「每年一檢」,一年一檢能減少勞資雙方對最低工資升幅的爭議,亦是提高基層勞工基本生活需要的良方。

11.    推動兩性職業平權,全面規劃託兒服務
⦁    據政府統計處去年發表報告,男性僱員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0,000元、女性為16,400元,顯示男女就業收入差異;更有研究顯示,男女同工不同酬嚴重,即使工種近似,女性薪金比男性低兩成。除此,女性就業也遇到不少歧視及障礙,政府應檢視及改善婦女就業政策。同時,為吸引更多婦女重投就業市場增加勞動力供應,政府應在託兒服務方面提供更全面更多支援,為社區及小學的託兒服務增撥資源和名額,以紓緩現時社區託兒服務嚴重短缺問題。

12.    應對零工經濟,加強保障合約工及獨立工作者
⦁    修改法例,保障合約工及零散工
就業市場日漸零散化,兼職、散工、臨時工及自僱人士合共佔就業人口比例超過兩成,但這群「弱勢勞工」,「長期以短期合約形式受僱於同一僱主的僱員(假短期合約工),或被僱主刻意安排工作時間不符合連續性合約的規定」,導致他們的勞工權益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有薪產假/男士侍產假、長期服務金,甚至強積金等保障都零碎不全。勞聯建議政府修改現行法例,如修訂「4.1.18」連續性合約的規定,以及加強對假短期合約工/零散/兼職工人的保障。

⦁    打擊假自僱,釐清受僱身份,保障獨立工作者
網上平台應用日益普及,「零工經濟」的工作模式盛行,加劇了假自僱的情況,不少從業員都被要求以自僱人士身份獨立工作,但在現行下法例下,他們不能享有《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僱傭福利和保障,即使發生工傷意外亦不會獲得《僱員補償條例》的保障,如服務購買者拖欠款項,他們亦不能向勞工處求助,尤如無根的浮萍。

但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從屬自僱(dependentself-employment)」的定義,沒有員工聘用權或無權就如何經營業務作出重要決定等因素,便符合從屬自僱的情況,被視為僱員。面對新興的工作模式,勞聯建議政府儘快立法保障自僱人士或獨立工作者的權益,如參考英國、葡萄牙和意大利歐洲一些國家,將傳統自僱人士區分,在法例中清晰界定僱員身分的涵義或新增一個獨立工作者的受僱類別,使他們享有部分僱員權利。

13.    推動職業教育,提倡工匠文化
⦁    「行行出狀元」,升讀大學並非唯一出路」。提高職業的專業化、增強職業技能認受性及地位,打造卓越的「匠心」文化,對吸引更多人投身技術工種,加強現有僱員對行業的歸屬感,以及提升本港的實力都至關重要,同時亦可使本港專業的工種更多元化,讓各年齡層的勞工都能夠在不同領域發揮自身才能。故此,勞聯要求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推動職業技能專業化,並優化行業薪酬福利待遇、晉升階梯和前景,及早為學生進行生涯規劃,鼓勵年輕人發展其興趣。

14.    關注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僱員權益
⦁    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是維持香港社會穩定繁榮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新舊制度的員工待遇差別大,嚴重影響新制員工士氣。勞聯認為政府必須樹立良好僱主榜樣,改善公務員及資助機構的員工待遇,並優化溝通機制,鼓勵各級部門主管更多走到前線聽取意見,並加強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同時,政府應減少非公務員合約及外判服務數目為目標,將有長期需要的服務納入政府編制,以保障有關員工的權益。

15.    重推租務管制,全面落實空置稅
⦁    政府無力規管物業租賃市場,任由租金飆升,令基層市民收入被昂貴的租金所蠶食。勞聯建議政府規定有一定樓齡的物業需以市值租金的指定比例出租,按年調整,並全面落實空置稅,對象包括二手私人住宅單位及商業單位。同時設立租務管制與空置稅相輔相成,協助房屋市場重回正軌。

16.    完善住屋階梯,善用新鐵路項目發展公營房屋
⦁    本港房屋政策應以公營房屋為主導,確立市民的住屋權。面對公營房屋的不足,政府及港鐵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可考慮利用未來的鐵路項目,如東涌延線上蓋及鄰近土地發展資助公營房屋,為市民提供交通便利、價錢相宜的置業選擇,同時增加公營房屋多樣性。

17.    獎勵生育、加強育兒與安老支援
⦁    為鼓勵生育對育兒家庭提供經濟支援,如派發現金津貼、增設兒童醫療券、解決育嬰/託兒服務、增加教育資助等,為家庭緩解負擔及釋放勞動力。為應對人口老化問題,政府應善用新公屋低層及新規劃屋邨空間,增撥資源加快增加安老院舍宿位及社區照顧服務名額。

18.    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提升養生推拿專業化
⦁    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出負荷,中醫的價值未有獲得充份利用。勞聯建議政府考慮在各區成立直屬於衛生署或醫管局的中醫服務,向市民提供全面的資助中醫服務。同時,為推動中醫普及化,政府應為養生、推拿、經筋等中醫相關手法技能發展專業認證,給予技能認受性和專業地位。

19.    設立飲食業議會,助業界制定長遠發展策略,重建美食天堂美譽
⦁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菜一向深受各民各族的喜愛。而香港更是一個薈萃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城市。政府應設立飲食業議會,作為推動餐飲業向前發展的領頭羊、作為政府與業界溝通並達成共識的平台、作為聆聽前線勞工需要及期許的渠道。

20.    改革稅制,重新分配社會資源,解決深層次問題
⦁    香港狹窄的稅基不利政府推動具持續性的福利扶貧政策,勞聯認為政府應研究擴闊稅基,重新分配社會資源,如考慮設立物業資產增值稅,規定在物業轉讓上獲利者需繳稅,並將稅收運用在房屋政策。

社會內耗及疫情重創經濟,影響各行各業打工仔女的生計,勞聯促請政府切實平衡各方,儘快推出經濟復甦政策,同時回應勞工界各項訴求,保障勞工權益。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謹啟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