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聯對「站立工作和服務櫃檯設計指引」的意見書

致:勞工處
職業健康服務
執事先生 台鑒

工友長站已捱壞  職業病表未擴大

勞聯對「站立工作和服務櫃檯設計指引」意見書

勞工處今年6月就「站立工作和服務櫃檯設計指引」的新指引諮詢工會意見,為僱主和僱員提供實務的預防措施,以減少站立工作所引致的健康風險。勞聯就此提出下列意見:

僱員工作期間因長期站立引致下肢勞損的問題,普遍存在於服務業,其中飲食行業、零售及銷售推廣、保安及部份需要長期站立的行業 僱員,常見下肢靜脈曲張、足底筋膜炎及腰背酸痛等疾病。勞聯十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長期站立工作所引致的下肢勞損的問題,並曾透過不同渠道,促請政府將這類勞損列入職業病保障範圍內。可惜至今職業病的列表在這個範圍卻「未有寸進」,致使因長期工作站立引致下肢勞損嚴重的工友,為了生計仍要繼續硬撐下去,可謂苦不堪言。

勞聯在今年6月至7月期間,再就長期站立工作與下肢勞損問題,進行了兩部份調查工作。第一部份為問卷調查,以方便抽樣方式發給需要長期站立工作的工會會員,包括飲食業、零售、推廣及服務業等,受訪者共286人。第二部份則為個案訪談,共有三位來自不同行業需要長期站立的工友接受訪談。

9成人認為下肢勞損與長期站立工作有直接

調查發現近7成人要工作6天,6成半人每天要站立工作8小時以上,若把每天至少站立4小時或以上工友都包括在內,長期站立工作人數高達89%,由數據可見長期站立工作是某些行業僱員的常態。被訪者中有4成2人患有下肢靜脈曲張;近3成8人患足底筋膜炎,2成8人患有雞眼 (因長期站立令皮膚摩擦後生成的厚繭,患處非常疼痛);6成8人患有腰背酸痛,故有9成被訪者均認為自身的勞損與長期站立工作有關,是長年工作積累的結果。

過半數人因長站想辭職

調查中有6成1被訪者指僱主從不會安排小休讓僱員舒緩站立工作引致的疲勞及酸痛;有6成8人指僱主不會安排座椅給員工;8成人表示僱主從未曾口頭上或行為上,主動鼓勵員工作出適當的休息,超過半數人更因為需長期站立工作引致疾病,萌生辭職想法。

勞聯認為單靠『指引』是難以解決工友因長期站立工作引致的勞損問題,因為指引並非法例,遵守與否純靠僱主的意願,指引是一隻『無牙老虎』。所以,必須立法制訂相關措施予僱主遵守,才能全面保障僱員職業權益。

餐飲、服務及零售業 下肢勞損重災區  工友辛酸何處訴

現時,全港工作人口已超逾398.2萬人,以餐飲服務業為例,從業員約有24萬人,根據工會個案訪談的顯示,因應廚房環境及地方淺窄,通道必須暢通,故大部份從業員都需要長期站立工作,每天往往需站立長達8小時。來自快餐及食店員工總會的「昌哥」入行30年,現為廚房主管(俗稱大佬),其個人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因工作所需他每天平均站立時間亦差不多10小時,並且無固定食飯時間,甚至要邊做邊吃。

因多年來長期站立工作,昌哥膝部軟組織已嚴重受損,除了長期腰酸背痛外,下肢勞損也非常嚴重,但因為無單一原因證明是屬職業病的保障範圍,故只能自己求醫,靠中醫針灸舒緩痛楚,但為了「揾食」只能硬撐,導致疾病一直無法痊癒。

推廣及零售業員工「返工只能站立」苦不堪言

另一個因長期站立工作而引致下肢勞損的重災區是零售業,不少零售業的工作崗位需要整天站立,時間往往長達8小時,甚至9至10小時,例如超市的推廣員,每天工作9小時,減去食飯時間1小時,每天最少站立8小時,一星期工作至少6天,即是每星期站立48小時。長年累月下,患上下肢靜脈曲張和患足底筋膜炎情況在零售業中很普遍,一些嚴重的個案更會引致下肢靜脈血管爆裂。

來自銷售及推廣職工協會的工友「阿美」在日式商場做推廣員,入行已經10年。商場因場地空間有限,從來不會提供座位給推廣員,所以只能站立,每天平均站立工作7小時,僱主也不會在無客人時主動叫員工離開崗位休息,致「阿美」到膳食時段才有機會坐下休息。因多年長期站立工作,「阿美」小腿患有靜脈曲張,腳踭亦經常發炎,穿鞋時「痛到似針拮」,步行亦要「一拐一拐」的,加上「返工便要站立」,長年累月下,導致疾病愈來愈嚴重,長久不能根治。

另外,從事服務業的「P小姐」(化名)在商場任客戶服務員,入行一年,每天工作9小時,平均站立3至4小時,她比較幸運,上司容許她無客人時可以坐下休息。但由於企業形象的考慮,讓客人感覺專業及有禮貌,客服員每天上班一定要穿高踭鞋,因此小腿經常會疼痛和疲勞。

「P小姐」認為大部份工作可以坐著完成,而坐著完成工作,也不代表無禮或不專業。認為管理人員的觀念,直接影響前線同事能否獲得休息時間,希望政府應該加強對僱主的宣傳及教育,改變僱主及社會的觀念,主動創造友善工作氣氛,讓僱員可以有適當休息空間。

長期站立引致勞損 卻被「扭曲為常態」

勞工處的『站立工作和服務櫃檯設計指引』若能實施,的確可減少員工因站立工作而造成的勞損。但綜合問卷及受訪工友的意見,不論是餐飲服務業或零售業,都面對共同處境,就是香港國際大都會舖租昂貴,而本港店舖空間狹隘,僱主首要考慮只是善用店舖每吋空間來營業賺錢,僱員工作崗位空間及其工作時的健康風險常被有意無意之間「忽略及被犧牲」,不知不覺,長期站立工作就成為了香港不少行業的特色,長期站立引致的勞損卻被扭曲為「常態」,甚至客人也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勞聯認為下肢勞損與長期站立工作應是有着明確關係。以受訪個案為例,僱員上班必須按僱主要求長期站立工作,勞損是長年累月下直接產生。當然,僱主安排員工不同崗位輪轉,提供較好的鞋、座椅,以及加長休息時間,的確令員工有伸展舒緩疲累的機會,減少勞損,但『指引』治標不治本,故勞聯強烈要求政府能將因長期站立引致的疾病,納入職業病保障範圍,以保障僱員職業權益。

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在2017年全年,飲食業的意外有4 ,990宗,而呈報的職業病個案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現時《僱員補償條例》等職業病列表多年未有修訂未能與時並進,但現實是香港不少行業的工作模式已有所變化,愈來愈多工種要求僱員長期站立工作。但《僱員補償條例》職業病列表中,涉及下肢勞損只有「因膝或周圍部分受嚴重或長期的外來摩擦或壓力而引起膝或周圍部分患粘液囊炎或皮下蜂窩織炎(膝瘍)」一項 (參看圖一)。過往,政府一直只考慮「下肢勞損及靜脈曲張」並不符合被列為職業病的準則,及沒有被國際勞工組織列為職業病,並無考慮香港以上行業的工作環境及獨特模式。

圖一《僱員補償條例》職業病類別中與下肢勞損有關的只有一項

2017年7月18日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政府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指出,在2016年,政府兩間工人健康中心診所,提供了超過10,000次診症服務,但同年確診患職業病人數只有334宗,當中並無與下肢勞損相關的病症。再根據勞工處2013至2017年的職業病統計,2017年經證實的職業病個案為304宗,當中過半數為職業性失聰 ( 177宗 ),其他則為矽肺病( 54宗 )、手部或前臂腱鞘炎( 39宗 )、間皮瘤(16宗 )、結核病( 9宗)、職業性皮膚炎 ( 3宗 )、石棉沉着病(2宗 )、氣體中毒(1宗 )、氣壓病(1宗)其他( 2宗)。(參看圖二 [1] )

圖二

從以上數字顯示工友要「成功確診」患上法定下肢勞損職業病,並得到僱員補償條例的保障,可謂鳳毛麟角,非常罕見

儘快成立本地職業病研究所

勞聯認為針對工作間長期站立引致身體勞損的問題,香港政府不應停留於「指引」階段,應儘快以立法方式,保障僱員的下肢健康。政府多年來一直以「職業病與職業之間存在着明確或強烈的關係,通常只涉及一種致病原因」作為擋箭牌,從未務實地以其他可行方式,改變現時部份行業僱員的職業病保障。

勞聯認為「通常只涉及一種致病原因」不能當作就是「絶對」。不少行業的工作,很明顯與身體疾病關係密切的,病徵大量及普遍存在於相同職業中,明顯不是偶然,若堅持說與工作無關是難以服眾的,但政府一直逃避問題,推卸責任,以國際間沒有相關醫學文獻作為藉口,原地踏步,多年來忽略工人所承受的痛楚,令大量健康受損的工友沒有得到應得的職業病保障。

所以,勞聯強烈要求政府投入更多資源,透過勞工處、工會及資方成立跨部門的小組,研究因長期站立工作而引致的下肢勞損,如何按情況定出受保障的範圍,例如按僱員的年資、站立時間長度及工作崗位,定出客觀標準,初步定出研究方向,按百分比(%)提供職業病補償

 

沒有本地工人辛勤工作,香港不會有今天的經濟成就,勞聯認為以現時政府坐擁近萬億財政盈餘的大好條件下,投入資金成立職業病研究所,絶對可行。

勞聯訴求:

  1. 應以立法方式,制訂站立工作和服務櫃檯設計,全面保障僱員
  2. 儘快成立本地職業病研究所,擴大職業病列表
  3. 就長期站立工作定出客觀標準,按百分比(%)提供職業病補償

 

勞聯社會事務委員會
勞聯權益委員會
2018年 8月 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