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
陳婉嫻女士 陳主席: 勞聯對保障本港婦女福祉和權益的建議 近數十年間,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女性在社會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然而,香港對於女性福祉和權益的保障仍然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及地區,女性在社會參與和發揮潛能方面仍面對不少障礙和不平等的情況,例如香港女性因着需要照顧家庭而犧牲事業、因着工作間及公眾場所設備不足而被迫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等情況仍然非常普遍。政府仍需加大力度,落實更多政策,消除社會環境、政策、法例、制度上,對女性各種障礙和不平等情況,讓女性和男性都能在社會上發揮潛能。勞聯對保障本港婦女福祉和權益有以下建議: 1. 全面規劃更完善的社區託兒服務 香港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在15年間由50.8%升至54.8%,人數增幅接近50萬人,顯示女性在維持本地勞動人口方面擔當着越加重要的角色,但是香港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仍然明顯地較男性低,亦較其他先進經濟體系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低,例如新西蘭與加拿大便有超過61%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1]當女性就業不足人口和失業人口接近8萬人時,政府卻不斷放風表示部份行業人手不足,例如安老行業等需要輸入外勞,勞聯認為政府在未全力釋放潛在勞動力而鼓吹輸入外勞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事實上,釋放潛在的婦女勞動力正正可以填補安老服務行業人手的不足,免卻輸入外勞的需要。為了維持香港的競爭力以及更加善用本地勞動人口,政府有必要加大力度釋放婦女勞動力。 勞聯在2016年發佈的「婦女投入職場意向調查」發現,逾九成的家庭主婦因為需要照顧子女而無法進入職場,而且大部份母親都希望能有合適的機會重投勞動市場。為了讓婦女可按意願選擇工作,政府有必要提供更完善的社區託兒服務,特別是日間社區幼兒照顧服務。翻查政府資料發現,現時0-3 歲人口與附設於幼稚園的幼兒中心數目的比例約為 8:1,而0-6 歲人口與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延長時間服務名額的比例則為 96:1,顯示現時社區幼兒照顧服務的數目遠低於幼兒的人口。[2]勞聯在2018年發佈的「香港幼兒照顧服務的意見調查」亦發現,有超過60.8%的受訪者表示需要日間社區幼兒照顧服務,但只有11%的受訪者表示曾經或現正使用社區託兒服務,沒有使用社區幼兒照顧服務的主要原因是名額太少、輪候時間太長。當中有受訪者表示在懷孕5個月時已尋求區幼兒照顧服務,但直至小孩2歲時才獲分配名額,可見在職家長在輪候期如無家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便只能減少工作或聘請傭工照顧家中幼童,對家庭的經濟及社會的勞動力有一定影響。 勞聯建議政府重新檢視現存社區幼兒照顧服務,配合各區 0-6 歲的人口和服務需求增加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名額,特別是增加全日制幼兒中心和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延長時間服務的名額,以支援婦女投入勞動市場。除了社區幼兒照顧服務外,政府在2016年推出「為祖父母而設的幼兒照顧訓練課程試驗計劃」瞬間隨即滿額,反映社會有這方面的需要,因此勞聯建議政府加大計劃的名額,並將計劃定為恆常項目,讓更多長者接受專業訓練後幫忙照顧家中幼兒。另外,勞聯歡迎政府委託香港大學開展「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研究」,惟希望政府能儘快公佈報告結果,並且切實地按着報告的內容而提出改善措施。 2. 支援母親餵哺母乳 餵哺母乳是每一位母親的天職,而且餵哺母乳為嬰孩及媽媽帶來的好處無容置疑,因此大部分媽媽,包括在職媽媽在情況許可下,都響應衞生署餵哺母乳政策,以母乳餵哺嬰孩。雖然政府已發出「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和「母乳餵哺友善場所」指引,鼓勵僱主及公私營機構在工作間及公眾場所為母親提供一個合適且友善的母乳餵哺環境,但是跟隨指引的政府部門不多,跟隨指引的私營機構更是寥寥可數,令指引形同虛設。勞聯在2017年發佈的《公共場所的育嬰間設施調查》發現,在抽樣的調查的各區政府部門和私營機構所管理的公共場所育嬰室,當中只有兩間育嬰室是完全符合相關指引,當中更發現有育嬰室的衛生情況惡劣,更有可能對使用者帶來安全隱憂。在職母親餵哺母乳或集乳的空間及私隱缺乏保障,勞聯在2017年發佈的《在職母親餵哺母乳調查》發現,因着絕大部份的工作間和公眾地方的母乳餵哺配套都非常有限,有12%的受訪者只好因此轉為餵哺奶粉,選擇繼續餵哺母乳的母親亦只是被迫忍受曝露在不合適的工作場所和公眾地方餵哺母乳或集乳。 勞聯建議政府率先牽頭檢視及改善各政府部門和私營機構所管理的公共場所育嬰室的設備,以及規定所有政府部門必須為有需要的僱員提供集乳設備,從而鼓勵私營機構提升育嬰室的質素及推動僱主為僱員提供集乳設備。因着現時的指引對私人機構完全沒有約束的作用,勞聯建議將部分「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政策」指引的內容,包括:確保母乳媽媽餵哺母乳的權利及僱員權益立法,讓所有母親都能在工作期間享有納入工時並且有薪的集乳時間。其次,政府亦應加強對大眾和私營機構的宣傳教育,讓大眾增加對母乳餵哺好處的了解,繼而減少大眾對於母乳媽媽在公眾場所餵哺母乳的不友善目光及歧視,以及希望推動私人機構能推出政策配合和體諒母乳媽媽的需要,主動為母乳媽媽提供具私隱的空間和基本集乳所使用的設備。 除了改善工作間和公眾地方的母乳餵哺配套鼓勵母乳餵哺外,勞聯2017年發佈的《在職母親餵哺母乳調查》亦發現增加產假可以令媽媽有更多時間休息和餵哺母乳,因而提供更大的誘因讓更多在職媽媽兼顧工作的同時持續餵哺母乳。 3. 改善香港產假及侍產假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產假方面卻偏偏與國際脫軌。國際勞工組織的《保護生育公約》(第183號公約)建議產假最少包括14周,其在2014年的調查發現,在185個參考的地方之中,53%的地方提供最少14個星期的產假,32%的地方提供12-13周的產假,只有15%的地方提供少於12周的產假,當中包括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承諾會展開改善產假的研究工作,勞聯強烈要求政府儘快公佈研究成果,把產假增加至14周並達至全薪,讓在職媽媽更好調理身體,以更好狀態重返工作間,亦有助提高生產力。 另外,施政報告亦提到勞工及福利局已完成檢討法定待產假的工作,初步建議將侍產假的日數由現時3天增至5天。勞聯歡迎以上的檢討結果。實施男士有薪侍產假的目的是讓男士能在伴侶產後提供協助和情緒支援,平衡照顧家庭的責任,5天侍產假根本未能讓父親發揮以上功效,因此勞聯強烈要求政府儘快把侍產假增至7 天並達至全薪。另外,勞聯認為政府可考慮參考英國的做法,把產假和侍產假合流,成為丈夫與妻子能夠共同分享的育嬰假,讓丈夫和妻子雙方可共同決定產假和侍產假的組合,男女雙方可按家庭的需要決定這些假期如何分配。 4. 為料理家務者設立退休保障制度 根據2015年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有近70萬料理家務者,當中97.4%為女性。[3]料理家務者為家庭付出勞力、照顧子女、長輩、支撐伴侶外出工作,為香港的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雖然料理家務者與在職者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但是現時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下稱強積金)並未把沒有收入的非在職人士包含在其保障範圍內。沒有收入的料理家務者,在年老退休後都得倚靠另一半生活,可是現存的強積金因着行政費高昂、回報不理想和對沖機制的關係,用來作退休保障已屬非常勉強,更莫說用來支撐伴侶的退休生活。料理家務者家庭結構一旦出現轉變,在退休期間變回單身,他們的生活更可能隨即陷入困境。 勞聯樂見政府推出不同的退休保障措施,包括高額長生津,終身年金計劃等,使現時退休保障制度更完善,但是現存的退休保障措施均未回應料理家務者的退休保障需要。政府有責任保障市民都可享有一個體面及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包括料理家務者。因此,勞聯建議政府短期內為料理家務者設立強積金戶口,並按最低供款下限供款,提供第二支柱的保障;長遠而言,勞聯要求政府以勞資官三方供款的可持續融資方式,建立全民退休保障政策,為香港市民建立第一支柱的退休保障。扶貧委員會在去年年底提交的公眾諮詢報告中亦顯示大部份市民傾向支持以「不論貧富」為原則的退休計劃,勞聯促請政府聽取民意,盡快就全民退保提出具體方案,並提出明確的落實時間表。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