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聯對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意見書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

勞聯對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意見書

2001年,政府為了讓非政府機構更有彈性和靈活地推行服務,結果推出了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同時,這個制度的出現亦衍生更多更複雜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嚴重影響接受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非政府機構的員工的薪酬待遇和服務使用者所接受的服務質素。儘管社會福利署在2007年開始重新召開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和接納36項改善整筆撥款的建議,但相關的問題完全沒有得到改善。

整筆過撥款對人力資源的衝擊

作為勞工團體,勞聯非常關注獲得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的非政府機構員工的薪酬待遇。「資源不足」、「工資低」、「同工不同酬」、「肥上瘦下」等問題十分普遍。勞聯在2月召開「強烈反對以擴大輸入外勞解決人手需求」的記者會,會上從事安老行業的工友表示:「在一筆過撥款推行之前,安老院舍的護理員和保健員有不少人等候入職,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工是相當吸引。現在,因為一筆過撥款,在過去接近20年,護理員和保健員的工資都無明顯的改變,再加上最低工資的關係,令一些不太需要體力要求的工作的薪酬都貼近我們(護理員和保健員)。試問一份工,人工唔系特別高,但又要考牌,又要大量體力要求,點會有人願意入行,所以就算是有政府津貼補助的資助院舍,人手都越來越緊張,越來越不夠。」由此可見,整筆撥款明顯地壓榨服務單位的員工的薪酬,且低於市場水平,加上社會結構的變化,明顯地衝擊社福界的人手,嚴重影響人手的穩定性和令工作經驗「貶值」。試問在這個環境下,非政府機構所提供服務可以有多高?

要求專責小組和社會福利署確切檢視員工的人手、薪酬和待遇

另外,勞聯歡迎優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檢討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的成立,以改善推行多年而充滿詬病的制度。專責小組其中兩個檢討範疇「檢視人手編制及撥款基準」和「薪酬架構、員工離職率及職位出缺情況」,當中提及社會福利署向業界收集人手編制及撥款基準,專責小組會檢討薪酬政策和職位流動的情況。

勞聯認為社會福利署絕對有責任清楚了解每個服務單位和獲得撥款的機構的人手、員工薪酬、服務比例、工作年期、離職率等資料。整筆撥款不代表責任外判,社會福利署必須清楚了解現時的服務單位的人力資源的狀況,繼而分析「資源不足」、「工資低」、「同工不同酬」、「肥上瘦下」等問題的嚴重程度和作出相應的行動。

此外,整筆撥款所津貼資助的服務,並非一般的商業買賣關係。作為以人為本的服務,人手穩定性和經驗與服務質素是唇齒相依。因此,如果專責小組和社會福利署沒有就服務單位的員工的薪酬作檢討,甚至沒有收集他們的薪酬資料的話,服務單位的員工薪酬可以繼續欠缺吸引力和競爭力,難以挽留有豐富經驗的員工和吸引相關人才入行,「服務質素欠佳」的問題仍然會繼續存在。勞聯強烈希望專責小組在提升員工的薪酬待遇的吸引力提出確實的意見,並且社會福利署能夠明確落實,改善存在了接近20年的「資源不足」、「工資低」、「同工不同酬」、「肥上瘦下」等重要問題。

最後,本會認為香港絕對有足夠的人手從事社會福利和安老行業,只要政府帶頭改善獲得整筆撥款的服務單位員工的薪酬待遇,就能吸引更多人入行。這樣就不需要透過擴大輸入外勞來解決填補現時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亦可以改善行業的人手狀況以提供更好和穩定的服務。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二零一八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