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聯對 2018-2019 年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勞聯對 2018-2019 年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現時政府的資產淨值超過17,000億港元,相當於四十二個月政府開支,而財政司司長早前在網誌公佈,截至2017年8月底,今年政府綜合盈餘為572億元,較原本全年盈餘預測的163億元為高,更預測本財政年度最終錄得的財政盈餘超逾一千億。

如何善用這筆盈餘,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儘管司長在網誌描繪的香港經濟一片向好,勞動市場更是「全民就業」,但不容否認的是,現時本港貧富懸殊日趨嚴峻,普遍市民對政府長期坐擁鉅額財政儲備頗為不滿,『還富於民的呼聲也愈來愈高。政府在動用財政儲備時是要保持財政紀律,但勞聯認為財政儲備「取之社會應用於社會」,故對新一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以下建議:

政府加大財政承擔 全面取消強積金對沖

至2017年第二季,對沖總共「沖走」打工仔的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超過340億元。但僱員的退休保障卻未有大改善,基層工人仍面對著退休存款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最終需由整個社會以其他形式承擔,例如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等。

強積金與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之目的並不相同,不應混為一談。勞聯贊同政府加大財政承擔,以減低取消強積金對沖對中小微企的影響,同時強烈要求政府儘快提出具體方案,以及落實時間表,在維持僱員現時的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權益不變的情況下,取消強積金對沖。

解決外判制度衍生的剝削問題  立法制訂標準工時

近期發生政府的清潔服務外判公司強逼員工簽署「自願離職協議」,不與新清潔公司簽約則不被繼續聘用,變相逼員工放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法定權益。

社會關注外判制度衍生的問題,市民亦對外判清潔工人被剥削極感憤怒,政府作為外判服務購買者,全港最大的僱主,理應成為良好僱主的典範。勞聯立法會潘兆平議員在2017年2月提出動議修正案,要求盡快檢討政府服務外判制度。勞聯重申,強烈要求政府立即改善政府審批外判服務合約的準則,增加透明度,並提高對投標者在僱員權益和職安健的計分比重,包括將故意拖欠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工傷意外多等紀錄作為評估準則,並加強外判商違反準則時的罰則及時效。

同時,勞聯要求政府投放資源保障勞工,在外判服務承辦商的僱傭合約中訂明工時為每週44小時,超時工作必須以1.5倍工資率作補償。長遠而言,政府應取締外判服務,將合適的工作崗位轉為公務員崗位,以保留有經驗的員工及儘量避免外判制度繼續衍生剝削問題。

撥款推行行業改善計劃 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政府近期一直強調安老和職業司機等行業面對著人手不足的問題,勞聯重申,究其原因在於薪酬待遇不理想、工時過長及欠缺晉升階梯。以建造業為例,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建造業議會預期2018年內成立香港建造學院,以培訓建造業從業員及吸引新人入行。

勞聯認為上述例子值得借鑑,要求政府增加撥款針對個別人手特別緊張的行業,研究改善其工具及技術、基礎工作條件及提升行業配套。同時,勞聯建議擴大勞工處就業計劃的涵蓋面,增設“入職培訓津貼計劃”,既可改善薪酬待遇吸引新人入行,鼓勵青年及婦女就業,短期亦可減輕僱主在員工培訓上的負擔,成為個別行業解決人手需求的方法之一,而不是盲目地擴大輸入外勞。

成立職業病研究部門 制訂本地化職業病標準

本港勞動人口超過396萬,根據政府資料,2016年經證實患職業病個案卻只有334宗,很多工友反映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例如在飲食行業最常見肩頸背痛、下肢勞損、半月板勞損或痛症等工作疾病,並沒有被納入職業病的保障範圍。政府解釋因國際上未有相關職業病文獻,亦無醫學數據可作參考資料,以致這類職業病未能納入保障。

勞聯建議本屆財政預算案,撥款由勞工處及衛生署等跨部門合作,主動針對工傷勞損比率特別高的行業,作出本地專業醫學研究,化被動為主動,制定本地化職業病標準,追上國際社會在職業病上的研究及保障規劃;並發展本港行業特色引致的職業病或勞損研究。勞聯建議以飲食、銷售、清潔及碼頭運輸等作為先導行業,並在研究後公佈結果,作為擴大職業病保障範圍立法的前期準備,以完善廣大勞工的職業病權益保障。

成立中央僱員補償基金

近年工業意外頻生,亦經常有僱主以保費昂貴或保險公司拒絕承保為由,未有為員工購買保險,一旦工傷出現爭拗,僱員未必能獲得保障,進而影響生活。勞聯建議政府成立中央僱員補償基金,令因工作傷亡或患上職業病的僱員,不論是受僱、自僱均可獲全面的保障。

投放資源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及全民退休保障

勞聯歡迎政府增加男士侍產假至5天,並祈望政府適時檢討研究增至7天及達至全薪。我們亦歡迎政府研究增加產假至14週。政府進一步完善勞工的假期政策,實能夠推動家庭友善,鼓勵生育,改善本港勞動人口日漸老化的趨勢。同時,為應付人口老化的問題,勞聯強烈建議政府儘快推行「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休保障,達致老有所養,確保所有老年人均可過體面的退休生活。

撥款強化職業教育保持競爭力  立法制訂有薪教育假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競選時承諾,增加50億元教育新資源,其後在首份施政報告落實其中36億元撥款,現時仍有14億元未有明確使用方向。2015年,勞聯一項調查顯示,在現時《僱傭條例》沒有包括的假期中,最多人渴望獲得『有薪進修教育假期』。勞聯認為有薪教育假期是可作為僱主穩定員工及培訓人才的一大法寶,強烈要求政府立法制訂有薪教育假期,以鼓勵僱員持續進修。

同時,勞聯建議政府加大資源強化職業教育和推出更多元化培訓人才措施,如資助學生修讀各種指定專業的課程,包括護理、建築工程、創意工業、零售業等,並改善職業訓練局合約導師的待遇,有一支穩定的職業訓練導師團隊,可更好地為各行各業培訓生力軍,開拓年青人更廣的出路,亦保持本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加強社區及家庭支援 釋放婦女勞動力

不少婦女基於照顧家庭的需要,無法外出工作,結果大量勞動力未能充份投入勞動市場。勞聯2015年一項託兒服務調查顯示各區託兒服務供應不均衡,明顯是政策上沒有進行有效評估及調撥名額及資源。勞聯建議政府應按需求調整或增加各區託兒服務、「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名額及資助額,以及延長託兒服務的運作時間和擴展學童課餘託管服務,釋放婦女勞動力,令她們有機會參與社會及經濟活動。同時,建議推出稅務優惠措施或提供其他誘因,鼓勵僱主為僱員提供託兒服務,以及加強推動各類企業僱主履行「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指引」,既可加強女性員工歸屬感,又可為企業挽留人才。

減稅務負擔 還富於民

勞聯建議調高個人和已婚人士入息免稅額,以及供養父母及子女免稅額;退稅及寬減差餉;增加持續進修基金的款額和課程涵蓋範圍,讓市民能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另外,儘快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讓更多市民受惠。

舒緩基層住屋壓力 為公屋申請人提供租金津貼

房委會將納入重建但未清拆的屋邨的空置單位,以2年短期租約方式編配給輪候冊家庭,住戶並在兩年後可以跟其他重建戶一樣,搬到新落成屋邨居住。勞聯歡迎新措施,認為這有助舒緩部份輪候冊上家庭的壓力。

不過,上述措施受惠人數畢竟有限,而政府覓地建屋緩慢,導致大量公屋輪候冊上的基層市民租屋時仍要繼續承受著巨額租金,勞聯建議政府為輪候公屋滿三年的家庭,及租住私人樓宇的合資格基層家庭,提供租金津貼,並同時對有一定樓齡的私人住宅樓宇實施租金管制作為配合政策。

正視公務員訴求  改善醫療保障

鑑於中醫已納入正規醫療體系,市民亦普遍認同中醫有舒緩慢性疾病之效。惟中醫診所現時並不納入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的醫療福利範圍。為加強公務員團隊士氣,勞聯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討公務員醫療福利政策,將中醫納入為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的醫療福利。

重啟「N無人士津貼」

關愛基金分別於2013、2015、2016年三度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下稱「N無人士津貼」),但項目無疾而終。現時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不但手續繁複,門檻更過高,令部份曾受惠「N無人士津貼」人士無法再獲得幫助。勞聯認為政府應將經驗優化、改善並繼續推行N無人士津貼,填補「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漏洞,以舒緩「N無人士」的經濟壓力。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二零一八年一月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