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聯對 2019 – 2020 年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勞聯對 2019 – 2020 年財政預算案意見書
完善勞工權益始於足下 促進社會繁榮迢長路遠

財政司司長早前在網誌公佈,截至2018 至2019 年度,政府綜合盈餘約為466 億元,將較上一年度大減三分之二。加上中美貿易戰這不穩定因素,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成為財政司制定預算案的重點,在面對種種困難下如何創造良好經濟勢頭為香港創造更好的未來,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但勞聯認為財政儲備「應使則使」,尤其應要改善基層勞工的保障,對現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以下建議:

1. 預留撥款增聘人手 儘快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
至2017 年,在現時強積金對沖機制下,打工仔的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總共365.28 億元被「沖走」,金額一直有增無減。而政府資料顯示大約要到2024 年才能實施取消對沖方案,時間拖延愈久對工友愈不利。勞聯強烈要求政府設法縮減籌備立法、準備實施的行政時間,儘快落實取消對沖機制,如撥款勞工處增聘人手,專責處理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同時,政府應預留款項免將積金局日後運作的電子平台的行政費用轉嫁給市民。

2. 設認證機構提升外判承辦商水平 解決制度衍生的剝削問題
外判承辦商剝削工人時有所聞,究其根源在於外判制度,勞聯建議政府改善審批外判服務合約的準則,增加透明度,如撥款成立獨立評估機構,設計有助改善工人薪酬待遇、工作環境、服務水平的不同的認證計劃,向通過認證資格的承辦商提供政策上的優惠,例如優先取得政府合約或延長合約期,從源頭上改善因「價低者得」而產生的剝削問題,提升外判承辦商改善服務水平和保障工人權益。
另外,政府作為本港外判承辦商「主要服務購買者」,在制定外判合約時有絶對的影響力,建議帶頭推動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在政府外判工人合約中,加入每週工時為44 小時,超時工作工資率為1.5 倍的條件。長遠而言,面對退休潮以及部份工種的恆常需要,政府應取締外判服務,將合適的工作崗位轉為公務員崗位,以保留有經驗的員工及儘量避免外判制度繼續衍生剝削問題。

3. 撥款推行行業改善計劃 停止擴大輸入外勞
一些僱主常以低於市場的薪酬待遇作對外招聘,及後又以無法招聘到員工為由,向勞工處申請輸入外勞。以安老院舍為例,雖然政府去年已經增撥3.52 億港元予資助院舍以挽留人手及吸引新人入行。不過,撥款未能真正到位,曾有媒體報導前線員工原每月應加薪600 元,但實際每月只加薪63 元,可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少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下的安老院舍的護理員和保健員的薪酬一直被壓榨,「同工不同酬」、「肥上瘦下」等問題普遍,加上市場上比院舍照顧員較佳人工且輕鬆很多的工作不少,結果令不少人離開這個行業,除令人手愈來愈緊張外,「有工無人做」亦被利用作為擴大輸入外勞的借口。勞聯認為政府應加強監察一筆過撥款資金如何運用,並重新檢討制度的靈活度與監察力度,確保政府增撥的資源能真正「到位」,提升現時院舍前線人員的士氣,令有志入行人士亦不會因此而卻步。
勞聯歡迎政府引入10 億元「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協助安老行業僱員改善工作壓力及工作效能,建議加強宣傳和加快引入新科技。同時,勞聯認為政府應預留撥款,主動協助人手不足行業制定措施,改善薪酬待遇、長工時、惡劣工作環境等因素,吸引新人入行,而不是盲目擴大輸入外勞。
另外,勞聯歡迎政府推出不同計劃包括優化長者、青年等年齡階層的就業計劃,吸引僱主聘請長者、青年及婦女再就業。不過,津貼乃屬短期措施,建議政府應推出中、長期措施,方能挽留人才於該行業中。

4. 撥款成立職業病研究所 制訂本地化職業病標準
本港勞動人口超過398.8 萬,而政府資料顯示2017 年經證實患職業病個案卻只有304 宗,很多工友反映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例如在飲食行業最常見肩頸背痛、下肢勞損、半月板勞損或痛症等工作疾病,並沒有被納入職業病的保障範圍。政府解釋因國際上未有相關職業病文獻,亦無醫學數據可作參考資料,以致這類職業病未能納入保障。
勞聯建議預算案預留撥款,透過勞工處、工會、資方及醫學專業人才成立「職業病研究所」,研究擴大本地職業病保障範圍,主動針對工傷勞損比率特別高的行業,建立本地醫學研究、醫學文獻、數據及職業病標準,化被動為主動,追上國際社會在職業病上的研究及保障規劃,並發展本港行業特色引致的職業病或勞損研究。勞聯建議以飲食、銷售、清潔及碼頭運輸等作為先導行業開始,並定期公佈研究結果。

5. 成立中央僱員工傷補償基金及失業貸款基金
根據勞工處統計數字顯示,在2017 全年發生11077 宗工業意外。當中主要來自建造業有3902 宗,餐飲服務業共有4990 宗,製造業就有1460 宗。但是,有些僱主以懷疑工傷個案為由停止支付工傷病假錢,而勞工處針對懷疑個案調查一般需時三至四個月,期間僱員的經濟頓陷困境,進而生活及休養治療都受到影響。
勞聯建議預算案撥款成立工傷補償基金,協助被僱主拖欠工傷病假錢的工友應付燃眉之急。另外,政府可考慮設立失業貸款基金,在經濟、就業環境轉為惡劣的情況下,協助一些失業人士應急,不論是受僱、自僱均可獲全面的保障。

6.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為65 萬「料理家務者」提供退休保障
「料理家務者」是指為照顧家庭而無收取報酬的人士。根據統計處於2015年的調查數據,現時約有65.4 萬名15 歲及以上「料理家務者」1,但這群人士卻被強積金制度所忽略,被排除於制度外。
這些「料理家務者」是以照顧家庭為生活重心,尤其是長者照顧,讓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安心工作,並無薪酬。她們每天付出的時間,其實不比一般打工仔工時少,甚至是更長,實際是變相減輕政府院舍服務壓力。但現實是「料理家務者」到65 歲後卻沒有任何保障,也無自立能力。
勞聯認為政府不應忽略這批默默為家庭付出、而且為數不少的家庭照顧者,應當為家庭照顧者設立退休保障制度,例如以明年最新的最低工資時薪37.5 元及標準每週工時44 小時計算,即每月的供款額為330 元,或是按強積金供款下限為界線,由政府出資供款5%。為這批家庭照顧者供款至65 歲,讓她們都可積存一小筆「退休金」。長遠而言,勞聯強烈要求政府應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讓社會上不同崗位人士也能老有所依。

7. 增撥資源加強社區及家庭支援 釋放婦女勞動力
不少婦女基於照顧家庭的需要,無法外出工作,結果大量勞動力未能充份投入勞動市場。勞聯認為政府應撥款按需求增加各區託兒服務名額,改善鄰里支援計劃和托兒中心的人手比例、延長託兒服務的運作時間和擴展學童課餘託管服務,以釋放婦女勞動力,令她們有機會參與社會及經濟活動。同時,香港養育幼兒的費用堪稱高昂,政府亦應增加教育資源資助和在地區引入醫療補助計劃,達至普羅家庭可承擔的水平。
1 報告列出,年齡中位數是50 歲,97.4%是女性,教育程度57.7%具中學程度29.2%為小學程度,13.1%專上教育程度。
另外,勞聯建議政府推出稅務優惠鼓勵及提供誘因令僱主推行家庭友善政策,為僱員提供託兒服務,增設有助「母乳餵哺」的設施等,既可加強員工歸屬感,又可為企業挽留人才。

8. 檢討稅制
勞聯建議調高個人和已婚人士入息免稅額,以及供養父母及子女免稅額;並作退稅及寬減差餉。本港目前稅基狹窄,政府亦應考慮檢討現行稅制,擴濶稅基,增加庫房整體收入。

9. 增撥資源 支援前線醫療支援職系人員
香港每逢流感高峰期,醫療系統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往往病床使用率都超過100%,勞聯建議預算案預留款項,支援流感季節前線醫護及支援職系人員。
並預留資源補助公務員看中醫,充份利用現時未能用盡的政府中醫診所配額。

10. 為公屋輪候家庭提供租津 重啟「N 無人士津貼」
現時,輪候公屋滿三年或以上的家庭只能租住生活環境惡劣的劏房,或租金昂貴私人樓宇,其住屋開支往往已達家庭支出近4 成。雖然現時政府或社企提供少量過渡性房屋,但只是杯水車薪。勞聯建議政府為這些公屋輪候家庭提供租金津貼。同時,為避免租金津貼引發租金上揚,政府應同時實施租金管制作為配合政策,令香港樓市及租金調整能成為市民可負擔的水平。
另外,關愛基金自從於2013、2015、2016 年三度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下稱「N 無人士津貼」)後項目無疾而終。政府欲以「在職家庭津貼」(下稱職津)取代,但職津門檻過高,令許多N無人士拒諸門外,備受爭議。勞聯建議政府重啓「N 無人士」津貼,以舒緩N無家庭的經濟壓力。

11. 撥款強化職業教育保持競爭力 立法制訂有薪教育假期
現時不少行業青黃不接,例如安老及職業司機等行業都欠缺年青人入行,究其原因,是現時社會主流較傾向文商科目,課程及出路較單一化,社會普遍亦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認可不足,勞聯建議政府撥款加大資源強化職業教育和推出更多元化培訓人才措施,如資助學生修讀各種指定專業的課程,包括護理、建築工程、創意工業、飛機維修等掌握一技之長,更好地為各行各業培訓生力軍,開拓年青人更廣的出路。
同時,積極向社會宣傳職業教育訓練與資歷架構、高等院校的系統銜接,令社會清晰日後的晉升階梯,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無用」等觀念。另外,勞聯認為有薪教育假期是可作為僱主穩定員工及培訓人才的一大法寶,強烈要求政府立法制訂有薪教育假期,以鼓勵僱員持續進修。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