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聯對2021年施政報告建議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女士,大紫荊勳賢,GBS

優質就業創新出路

完善產業結構 改善收入分配

勞聯對2021年施政報告建議

長久以來,政府施政時甚少考慮勞動價值的體現,僱員實質薪金的加幅追不上GDP增長,2010年至2019年間香港的勞工生產力指數平均按年增長率更放緩至2.1%,較2000年至2009年3.3%為低[i],市民沒有分享到合理的經濟成果,加上收入再分配政策失效,市民對改善生活的無力感轉化成民怨,隨着社會政經局面逐漸恢復穩定,勞聯認為政府制定施政方針時,必須要集中力量做好社會資源再分配,為市民創生路為香港創出路,讓努力工作的市民能夠分享合理經濟成果,才足以化解以往社會的積弊,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弱有所扶。

勞聯認為優質就業是促進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勞聯將在施政報告的建議中,就友善的工作環境、生活質素的提升、工作的穩定度、工時與保障及個人的提升機會等優質就業的要素提出建議,冀提升社會發展整體的質素、合理分配經濟成果,以增加市民對社會的滿意感及為社會注入活躍的動力泉源,為市民創造更多機遇。

1.完善產業結構、推動再工業化,提高「就業上流」的機會:

香港經濟及產業結構單一,2019年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高達93.4%[ii],主要由金融和地產兩個領域推動經濟增長,佔本地GDP便達到21.3%,而就業人數僅佔全港的就業人口6.8%。這導致勞工生產力與薪酬失衡,財富以至向上流的機會集中在單一領域,經濟成果過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因而加劇貧富不均的情況。勞聯認為政府必須推動就業多元化,推動金融服務業以外的產業成長,在港推動「創新工業化」,可創造更多高端工業,推動AI產業研發及生產鏈群,提高「就業向上流」的機會。勞聯要求政府加強推動優勢產業在香港加速發展,例如食物加工業、綠色環保產業、半導體研發及生產技術、藥物及醫療設備等,推動這些具有前瞻優勢產業的創新研發、生產技術研究,以此緊握創科智能的再工業化發展機會,促進相關產業創造新職位。

2. 改善勞工保障應對新就業模式,加強保障合約工及獨立工作者:

隨著就業模式轉變,零工經濟的普及,所謂的自由工作者或所謂「平台從業者」愈來愈多,然而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在現行下法例下,他們不能享有《僱傭條例》下的法定僱傭福利和保障,即使發生工傷意外亦不會獲得《僱員補償條例》的保障,如服務購買者拖欠款項,他們亦不能向勞工處求助,尤如無根的浮萍。再加上,現時「平台從業者」沒有清晰定義僱傭身份,他們組織職工會的權利也受剝削,勞聯建議政府儘快立法保障自僱人士或獨立工作者的權益,將傳統自僱人士區分,在法例中清晰界定僱員身分的涵義或新增一個獨立工作者的受僱類別,使他們享有部分僱員權利。

另一方面,就業市場日漸零散化、兼職化,尤其一些「長期以短期合約形式受僱於同一僱主的僱員」,或被僱主刻意安排工作時間不符合連續性合約的規定」,導致他們的勞工權益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有薪產假/男士侍產假、長期服務金,甚至強積金等保障都零碎不全。勞聯建議政府修改現行法例,如修訂「4.1.18」連續性合約的規定,以及加強對短期合約工/零散/兼職工人的保障。

3. 完善退休保障,取消強積金對沖勿走數: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去年6月曾公開表示,計劃在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草案,惟其後突然宣布延遲提交,勞聯認為強積金制度實施逾20年累計已有超過400億供款被對沖機制蠶食,要求政府儘快履行承諾,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以及降低行政費以改善打工仔的退休保障。另一方面,強積金制度亦未能全面惠及自僱人士及短期僱員,短期僱員除非參與指定行業計劃,否則不納入強積金制度下,促請政府透過擴大行業計劃參與範疇等方法,讓不同行業的零散工友受惠,並儘快落實全民退休保障,讓老有所依。

4.加強職業教育增實習,助轉型創造就業:

疫情加速經濟轉型,不同行業的人力需求重置,資訊科技、人類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院舍照顧服務等行業人力需求上升 ,為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勞聯要求政府應在特別愛增值的課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工人轉型,吸引更多僱主聘請轉業人士。與此同時,本地青年人失業情況嚴重,15-19歲青少年失業率高達18.4%[iii],20-24歲的青年失業率也高達13.3%,而且持續失業的情況進一步惡化,15-19歲及20-24歲的青年失業達6個月或以上的比率,由2020年第二季的2.9%及6.6%,大幅增至2021年第二季的4.9%及13.5%,這反映協助青年人投入職場或提升技能的迫切性。勞聯認為,須由政府牽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青年實習生計劃,津貼不同的機構推出為期三個至半年的青年進行實習,讓青年人透過參與實習掌握行業知識,以投入職場。此外,勞聯認為「行行出狀元」提高職業的專業化、增強職業技能認受性及地位,有助加強青年人的就業率,推動卓越的「工匠」文化,亦可使專業的工種更多元化,讓各年齡層的工友都能夠在不同領域發揮自身才能。

5.立法規管工時、全面檢討職業安全政策:

讓勞工在安全和不危害健康的方式下工作是對勞工最基本的保障,但今年上半年已發生131宗[iv]致命的職業意外個案,工人「要攞條命去工作」的情況十分惡劣,勞聯促請政府儘快完成調升職安健法例的罰則,並以工人為核心的體制成立由政府高層主導的跨政策局專責小組,制定全面的職安健及勞工保障政策,切實改善高危工種工人的工傷保障及職業安全,以及成立中央僱員工傷補償基金,協助被僱主拖欠工傷病假錢或補償款項的工友應付燃眉之急,勞聯促請政府儘快檢討香港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標準,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頸肩背勞損」、「下肢勞損」和「過勞死」納入法定職業病列表,令工人得到完善的保障。

另一方面,本港打工仔工時長、壓力大,不時出現疑似工作過勞猝死的個案,惟現時政府沒有為工作過勞立下定義,即使因為工作勞累致死亦不獲賠償。勞聯今年8月發起「香港勞工的工作過勞情況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出現中等以上的過勞風險,並發現每月工作時數超過256小時[v],出現過勞的風險便會加大,勞聯促請政府必須立法規管工時,研究過勞定義,加強對勞工的保障。

6.設立恆常、有效的失業援助機制:

勞聯十多年來致力提倡「設立失業貸款基金」,以緩解僱員失業困境,「疫」境之下,全面的失業援助制度尤為重要,儘管政府推出「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協助失業工友,原預計承擔近18.7萬人申請[vi],涉款150億元,惟截至9月初只有約3萬人申請獲批,涉及貸款總金額約21億元,這反映仍有眾多近期失業人士無法受惠於相關措施,勞聯認為政府應簡化申請程序,為申請人提供更彈性審批安排,長遠而言應設立恆常的失業貸款基金及失業援助制度。

7最低工資一年一檢,構建勞資對等平台:

政府今年初宣布維持最低工資在37.5元,令2萬名基層僱員「無薪加」,導致他們的購買力和生活質素進一步下降。勞聯認為,最低工資為保障低收入勞工免受剝削,凍結最低工資與立法原意背道而馳,勞聯促請政府實行「一年一檢」,並於明年啟動新一輪的最低工資檢討工作。另一方面,本港的勞資不對等的狀態,僱員的議價空間有限,政府應立法保障勞工擁有集體談判權,確保勞資雙方擁有對等的溝通平台,可就工資和待遇等勞工權益進行溝通,社會方和諧穩定。

8全面支援小學在校課餘託管服務,促進婦女就業推動兩性職業平權:

全港約有36萬名小學生[vii],照顧子女成為不少家庭的共同問題,針對現行課餘託管服務主要由非政府機構營辦,一方面名額少,另一方面許多學校都沒有提供接送到課餘託管服務中心的服務,令成效大打折扣,亦導致課餘託管服務原本的顯性需求變無需求。勞聯認為面對現時小學收生不足的情況加劇,政府應把握時機,建議率先向全港合共455間官立或津貼小學,提供全面的開設課餘託管服務的支援,一方面避免縮減教師人數,另一方面更可紓緩婦女照顧子女的壓力,推動更多婦女重投就業市場,增加勞動力供應。同時,女性就業也遇到不少歧視及障礙,政府應以獎勵計劃等形式推動家庭友善政策、檢視及改善婦女就業政策,協助僱員平衡生活與工作,提升整體生活質素。

9推動青年多元化發展,發展體育及文化產業: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貿樞紐,同時又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中資企業在港的數目躍升,說明香港仍有獨特的營商吸引力。青年應檢視並提升自己在國際視野和中西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優勢,以保持自己獨特的競爭力,並尋找可發揮優勢的位置。香港政府應檢討本地體育運動政策,使其進一步發揮社會及經濟的潛力,與大灣區及國家體育運動政策互相呼應。勞聯要求政府全面規劃及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各方面發展,使香港體育事業在本地及國家全民運動政策當中發揮積極的推動角色。

10.安居解民怨、改善住屋階梯:

土地問題至今仍是本港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不但影響個人及家庭,亦窒礙經濟發展。正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所言公共房屋是減貧成效最顯著政策,通過土地價值作出某程度的經濟及財富分享。勞聯樂見各界推動「明日大嶼」,以及釋放「濕地、農地、祖堂地、葵涌貨櫃碼頭」等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但認為政府必須考慮一些立竿見影的措施,才能如緩解市民的急迫。

  • 推出全面住宅物業空置稅,以釋出更多單位投放到市場;
  • 增加租住公屋階梯,興建類似香港房屋協會轄下的乙類屋邨「中產公屋」,為無力上樓的夾心階層提供租金較高、設施較佳的公屋;
  • 加快舊區重建、重整政府設施釋放土地
  • 全面實施租金管制,調控住宅單位租金;

11.機電、飲食、公務員及資助機構、交通運輸、服務、資訊電子行業的建議:

  • 在疫情之下,不少社會服務機構籌款活動被迫停止出現資金壓力,促請政府確立支援沒有受資助的社會服務機構的政策,為它們提供營運補助以繼續營運服務社會;
  • 推動公務員「重行受聘」計劃,減輕前線公務員的壓力及保持服務質素;
  • 建議為新制公務員提供退休後醫療及牙科福利;
  • 擴大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資格,包括工會可舉辦有關創新建築科技培訓,例如BIM(建築資訊模型)、IOT(物聯網)等等,以助工友適應業內轉型發展;
  • 建議在「樓宇排水系統維修資助計劃」基礎上,推出電力裝置及消防設施改善工程資助計劃,以助舊樓及劏房住宅進行提升工程減輕失修風險;
  • 由政府帶頭推動學徒訓練計劃,增加學徒名額,為香港新一代未來職業發展鋪路;
  • 建議政府撥款推動航空業僱員進修計劃,並在課程完結後給予僱員津貼,以保人才及提升僱員相關知識及技能,為航空業未來蓬勃發展提早準備;
  • 受疫情影響運輸業僱員薪酬開工時數大減,收入因而大幅減少,建議向航空業、中港陸路貨車失業司機等僱員提供每人一次性的$6000現金津貼,以解燃眉之急;
  • 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支援私營停車場提供津貼免費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以刺激市民轉用電動車的意慾,津貼期為政府停車場開始徵收電動車充電費為止;
  • 改善及增建商用泊車位數量;
  • 『數碼基建』的概念不應只著力在高端建設上,建議政府加強中低端基建及技術支援,並在應用層面提升市民使用度;
  • 建議政府在基礎以至中端的工業政策上,加強中基層的人才培養;
  • 機電、服務、飲食、物流,以至不少專業服務未來均受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加強三地有關資歷認可互認,及支持各業行在灣區內設立辦事處,加強對工友支援;
  • 推動香港成國際廚藝及餐飲服務培訓中心,強化食物安全管理,打造本港食物安全的國際信譽,發展國際食物安全檢測中心,推動香港成優質食物貿易市場;
  • 設立飲食業發展專責部門,吸納工會代表在內,建立長遠業界的發展規劃,提升本港飲食業人員的專業形象,建立國際認可的専業資歷制度;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謹啟
二O二一年十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