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地工人飯碗 設外勞退場機制 保障平台工作者 提高工傷職安意識
新冠疫情結束以來,香港社會復常、經濟復甦,也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包括經濟實際復甦力度稍遜預期,市面上卻出現旺丁不旺財現象,也頻傳本地商鋪結業的消息,本地勞工市場前景、就業實在令人擔憂。截止2024年4月18日特區政府公布的最新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為3%(111,700人)及1.1%(40,000人),對比上一個時間數字有輕微上升。加上政府擴大輸入外勞,本地勞工憂慮自己飯碗朝不保夕在所難免,更在不同行業中衍生出各種問題和矛盾,特區政府必須予以重視及解決,以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包括加大少數族裔就業支援。另外,對於持續增加的平台工作者就業人數,本港至今仍未能提供有效的勞工保障,相關法例也落後於內地或其他國家和地區。勞工是社會的根本和支柱,本地勞工的就業、生計、前景要有切實的保障,才能令香港來之不易的繁榮與穩定持續穩固。就此,勞聯提出以下勞工政策改善意見:
一.設立外勞退場機制 優先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輸入勞工措施已經實施一段時間,勞聯認為政府必須檢視現行措施對本地勞動力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目前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外地勞工進入各行各業中,令到許多行業僱主明顯放寬招聘本地工人的力度,甚至大幅下降招聘條件,如招聘見習紮鐵工人月薪只有15,000元,種種情況與特區政府表明的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就業的意願相違背。例如在建造業中,出現本地工人失業,但相同職位卻有外地勞工開工的情況。機場工種亦出現相似情況,機場營辦商因外地勞工填補空缺,新人求職時被告知沒有工作崗位而不被錄用,以及本地外判工人要求轉為公司長工亦因相同理由不被接納的情況,與過去機場求才若渴之態度翻天覆地,實在令人費解。大量輸入外勞對本地勞工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也嚴重影響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薪酬待遇,特區政府必須加強監察僱主本地招聘工作,並進一步思考相關對策以解決問題。
此外,關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現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類別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兩年),勞聯認為政府必須嚴謹審視每一宗個案,認真把關,各相關職位需設有一定限額,不應讓計劃成為僱主聘請廉價勞工的渠道,一旦遭到濫用無疑對本地勞工造成沉重的打擊。
無限制擴大輸入勞工非靈丹妙藥,理應屬本港勞動市場的輔助性質。根據政府統計處顯示,本港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僅為57%,對比其他發達地區比例相對較低,可見社會上應該有很多勞動力等待特區政府發掘,如釋放婦女勞動力。同時,勞聯認為特區政府應訂立清晰的外勞退場機制,當發現某個行業已經擁有足夠的人手,且外地勞工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時,應立即終止各項輸入勞工計劃,以優先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二.關注平台工作者保障 成立零工工作者諮詢委員會
香港及全球零工經濟工作者的盛行與快速發展是不可否認的,遺憾的是,香港對於這些平台工作者的法律保障並未跟上其發展速度,相關法例明顯落後於內地和其他國家及地區。平台工作者因應僱主與僱員之間的關係模糊不清,缺乏適當的保障,一旦出現意外導致糾紛不斷。目前平台公司擁有單方面修改條款的權力,可以無限制地降低平台工作者的待遇,試探平台工作者的底線。如果平台工作者和社會反彈過大,平台公司則撤回決定;相反沒有太大的聲音,平台公司就可以無所顧忌地通過改變,過去三年曾出現數次案例,這種情況甚至比僱主的權力更加大。
平台的控制程度比得上僱主對僱員,但平台工作者卻無法享受《僱傭條例》、《僱員補償條例》等勞工法例所提供的僱員福利和保障,尤其他們在工傷、工資、職業安全等方面缺乏完善保障,甚至成立工會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都欠奉,導致相關糾紛屢見不鮮。平台公司通過不斷更新的演算法,不斷壓縮平台工作者的工作時間、空間和服務對象,以符合平台公司的業績目標。特區政府卻在監管相關演算法和解決平台工作者保障問題方面未有具體政策和法例。
勞聯認為特區政府需要致力於研究立法和推出監管措施,及時跟上零工經濟的發展速度,保障平台工作者應有的權益。特區政府可參考內地或其他國家和地區針對外送平台工作者所制定的保障措施。例如:在內地,外送平台公司和外送平台工作者需要簽訂書面合約,同時需符合最低工資要求,提供相關工作保險,並監管公司對工作者不可使用最嚴格的演算法。而新加坡為外送平台工作者設立了新的身份,並享有工傷、住房保障以及協助他們成立工會的權利。勞聯認為特區政府應盡快對平台工作者做出明確的身份定義,並成立由勞資官三方組成的零工工作者諮詢委員會,討論工傷、工資、退休保障和監管等問題,甚至協助和推動研究修改現有法例或立法為平台工作者提供切實保障。
三.關注工傷職安事故 制訂「職安健由“細”教導」藍圖
《預防工作中暑指引》(下稱《指引》)已實施一年,但仍有前線工友反映在酷熱環境下缺乏足夠的防暑裝備和休息時間。此外,很多工人認為「暑熱指數」監測站未能切實反映工作地點的實際情況,並且勞動程度分級指引過於複雜,僱主對指引的遵從性也不夠。因此,勞聯認為特區政府應繼續完善《指引》,並進一步研究立法的可能性。同時,應加強僱主和僱員的職業安全教育並督促僱主遵循《指引》,共同確保《指引》得到具體落實。
近年,工業意外數字上升,單單建造業2019-2023年期間工業死亡個案就有94宗,職業安全在社會中越來越多受到重視。勞聯認為「職安健由“細”教導」必定能促進事半功倍效果,然而,目前在學青少年的職業安全推廣和教育仍然不足夠,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相關的工作計劃與藍圖,增撥資源,支援學校、職安局舉辦更多針對在校青少年的持續性職安健宣傳推廣活動。同時,應該研究將職業安全與健康元素納入小學、中學和高等教育的課程中,確保青少年在進入工作之前對職業安全有一定的概念和意識,了解風險和預防方法,從根本上預防職業傷亡和工業意外事故的發生。
最近,在啟德地盤發生了塌棚意外,造成了兩人死亡和三人受傷的不幸事件。勞聯歡迎特區政府修訂《竹棚架安全工作守則》並刊憲,以加強竹棚架工人的安全。但勞聯建議有關當局應持續巡查全港大型竹棚架及嚴格執法,以發揮警示作用。此外,目前地盤安全督導員並非專職專責,無形中削弱了他們的重要功能,導致效果不彰。勞聯建議要求規定安全督導員必須專職專責處理安全相關事務,以更好地改善工作環境的安全性。
還有,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同樣受到社會關注,在剛剛過去的4月23日亦發生了2名沙井工友疑吸入硫化氫而死亡的嚴重工業意外,令人痛心。勞聯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吊棚」工程的經驗,先推行自願上報制度或呈報機制,對密閉空間作業的風險進行分級,然後逐步擴展,以加強監察能力和作業安全。
職業安全和職業健康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需要政府、僱主和員工的共同努力。除特區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巡查和執法外,應提供更多資源和支援予業界團體,共同推動、推廣職業安全與健康教育,提高業界的安全意識。
四.促進婦女就業 設立彈性工作安排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本港潛在的婦女勞動力眾多,但由於社會配套不足,大部分婦女需要照顧家中的老幼成員,致使婦女有意投身勞動市場,亦基於缺乏足夠的託管、照顧者政策或支援,往往難以實現。
勞聯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從託管政策和相關設施入手,加強在校託管服務名額。同時,可以參考內地的模式,從多個方向支援企業建立彈性工時和管理模式,例如「媽媽崗」。特區政府應積極研究制定執行指引和標準,並為企業和「媽媽崗」員工提供資助或津貼。同時,勞工處可以統籌和收集「媽媽崗」的職位空缺資訊,通過製作電子地圖和設立專門網站宣傳相關空缺,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相關職位,針對性地設立相關「媽媽崗」的職業培訓。更可考慮推行「彈性工作津貼先導計劃」,支援僱主以探索彈性工作安排的可行性。甚至特區政府也應該在可行的情況下,先在一些合適的工作崗位上試行彈性工作安排,起到帶頭作用。最後應該研究立法,賦予僱員向僱主申請彈性工作安排的權力。
此外,特區政府應該研究立法,增設有薪育兒假制度,規定養育三歲以下子女的父母各自可享受至少十天全薪育兒假,為婦女重返職場提供便利,釋放更多婦女勞動力,減少對輸入勞工的依賴。勞聯同時建議借鏡外國的做法,提供津貼和稅務優惠等誘因,鼓勵僱主建立家庭友善的工作場所。
五.設立恆常失業保障援助計劃
勞聯認為政府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成功地協助了許多疫情期間失業的工友的燃眉之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計劃也讓廣大勞工階層明白特區政府對失業工友的承擔和支援。基於這一寶貴經驗,勞聯認為政府應該進一步利用這些經驗,未雨綢繆,制定一個永久的失業保障援助機制,避免在緊急情況下臨急才設立類似計劃時所帶來的複雜行政程序、推廣以及社會適應期等困擾。
六.每年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高於通脹水平
勞聯過去一直要求將最低工資的檢討周期縮短為「一年一檢」,並且不低於二人綜援生活金的水平。有消息傳出將實行「一年一檢」,同時引入「可加不減」機制,並加入GDP的變動元素於方程式計算當中,勞聯贊同修改的方向,但同時「一年一檢」的方程式甚為重要,為保障基層員工的「救命草」,必須深思熟慮,須確保每年最低工資的調整幅度高於通脹水平,以確保基層勞工能夠維持基本的家庭生活開支。
七.改善外判機制 杜絶剝削
特區政府外判制度已運行三十多年,多年來「依靠剝削員工來節省政府公帑,以犧牲工友的代價換取成本下降」劣評如潮。在清潔、保安等勞工議價力較低的行業,外判承辦商通常只提供法例規定的最低待遇,以致服務質素欠佳。儘管多年前特區政府在外判合約中新增了三項員工福利,但剝削問題依然存在,包括有些外判承辦商會採取各種手段讓工友自行離職或解僱員工,以逃避支付相關的終止合約補償等責任。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相關職位的薪酬差距大,晉升空間極小,亦難以吸引高質素的僱員入行。最近的例子是康文署於4月5日未經諮詢就將其轄下六個泳池外判給承辦商,這一安排嚴重打擊了員工的士氣及導致人手流失。面對目前的公務員流失情況、退休潮以及某些工種的人力需求,特區政府除要持續改善外判工人的薪酬待遇、防止剝削外,更應將合適的外判工作崗位轉為公務員崗位,以吸引和保留高質素的員工,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改變外判服務質素欠佳的形象。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謹啟
二零二四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