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勞工政策加快香港復常之路

致:勞工處
陳穎韶 處長

完善勞工政策加快香港復常之路

疫情肆虐多時,香港終於逐漸步向復常之路,然而香港勞工待遇等狀況仍然令人擔憂,2022年對於勞工界來說可算是「難忘的一年」,多宗大型工業意外,工傷數字等歷歷在目,情況令人心酸,香港貴為國際大都會,但勞工政策仍然落後,對勞工的保障依然不足,員工繼續處於弱勢一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雖然2023年9至11月的失業率降至3.7%[1],但勞工市場的狀況仍然非常嚴峻不可忽視,打工仔女的待遇未有跟上「復常之路」,局部失業,開工不足的情況仍然比比皆是,當局亦要避免因失業率有所下降而誤判勞工市場好轉,勞工政策仍然有大幅度改善的空間,勞工永遠為社會之根基,鞏固根基方為治港良方,在新上場的政府班子帶領下,勞聯期望有關當局繼續聆聽工友的意見,披荊斬棘完善勞工政策,就此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下稱:勞聯)建議:

一.最低工資一年一檢

現時最低工資只有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水平的24%,香港貴為國際城市,出現此情況著實令人無法想像,失卻了保障的功能。歸根究底是兩年一檢的漏洞,以致最低工資的金額經常性滯後,達不到保障之效。最低工資只為保障基層之員工,即使調整對僱主的影響甚微,遺憾的是最低工資已凍結足足四年,四年來時薪只有37.5 元,至今年才些微調升至40元,4 年來只調升2.5元,無法追回四年來累計物價升幅,比之綜援還不如。試問基層員工是否不用生活?是否要狠狠踐踏日夜為社會辛勞貢獻的他們?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勞聯懇誠建議政府盡快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彰顯「勞動尊嚴」的價值,提升基層工人士氣,令他們能夠應付日常生活基本開支。

擴大職業病保障範圍,全面檢討職業安全政策

根據勞工處所列明的職業病,多是針對建造行業,但僱員因長時間體力勞動所造成或引致的疾病包括中暑和工作過勞等還未納入為職業病。早前就有一名修樹工人於酷熱天氣下工作,最終因中暑暈倒,於送院後死亡。但因政府並沒有將中暑納入為職業病之一,最終這位工友得不到應有的賠償。而不同行業也有工友需要在炎炎夏日期間服務大眾,並不是能夠自由決定何時休息。於長期暴曬底下,身體難免會有影響,但影響又未必會及時出現。那麼,工友即是既不能呈報工傷,也不能列作為職業病,勞工權益不受法律的全面保障。因此,勞聯促請政府應盡快納入中暑為職業病,完善勞工權益的保障。勞聯一直建議政府成立由勞資官三方組成的「職業病研究所」,研究本地職業病的保障範圍,建立本地醫學研究及本地的醫學文獻及數據,如將「下肢勞損」、「過勞死」等納入法定職業病列表,加強對員工的保障。

香港近期接二連三發生令人婉惜的工業意外,七月MIRROR演唱會屏幕掉落、九月的天秤倒塌、十二月十三至十五日連續三宗奪命工業意外等,事態刻不容緩,勞聯促請政府儘快完善職安健法例的罰則及相關措施,加強執法的力度以增阻嚇力,讓僱主正視職安健責任,並成立由政府主導的跨政策局專責小組,制定全面職業安全及健康相關政策,切實保障員工的職業安全。同時要求盡快擴大工傷復康計劃至非建造行業工友。

三.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本港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勞動力未有釋放,擴大輸入外勞實屬於理不合,大部份行業人手短缺主因是薪酬低,其工作性質與薪酬不配,建造業、護理業界為擴大輸入外勞的重災區,本地一直有充足的建造業人才,而護理員亦非稀有工種,礙於薪酬待遇不佳才導致行業人手荒,另外政府亦於施政報告特別提出,發展局和運輸及物流局則會分別檢視建造業和運輸業的勞工短缺情況,並考慮解決方案,勞聯極度擔憂最終以輸入外勞了事,最終重創勞工市場,本會曾於2022年9月進行「小巴司機入行意願問卷調查」,職業司機數量絕對充足,然而有小巴司機入職約10多年,每月上班約26天,每日工作8.5小時,月薪竟然只有約$13000-$14000,薪酬低責任大,試問該類工種如何吸引勞工入行。如入行門檻低,有充足數量的工種亦要打開輸入外勞大門的話,定必破壞整個勞工市場生態。部分非稀有工種因過往輸入外勞而降低薪金水平,導致更難請人而再次增加外勞數目的極惡性循環,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勞聯翻查統計處過去42年資料,發現本港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不斷下降,由1981年勞動人口參與率65.2%、跌至2022年11月58.4%創紀錄的新低。男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跌幅更加驚人,由1981年81.8%暴跌至2022年11月64.8%,女性則由1981年47.8%上升至2022年11月58.4%。這反映人手需求緊張的癥結在於勞動人口參與率低,故此,勞聯認為絕非「香港無人」政府必須以提高勞動人口參與率為目標解決人手需求問題,決不應以輸入外勞解決人手難題。

現時創新及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究人才庫」計劃和勞工處「中高齡就業計劃」均有直接津貼僱主聘請人才。勞聯建議參考相關做法,推出「保本地人才津貼計劃」鼓勵市民重返就業市場,投身人力需求殷切的行業(如交通運輸物流、建造、安老護、飲食等),向他們提供薪金以外的津貼,參照「中高齡就業計劃」的津貼額,建議每月5000元為期12個月,滿一年後若繼續留任,則可取得每月1000元留任津貼為期一年。如任期滿三年再可發一次性津貼6000元。參照政府統計處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2027年人力需求增加12.7萬人,假設計劃可提供5個萬名額,計劃為期三年平均每年成本僅13億元。

四.修訂「4.1.18」連續性合約規定

「4118」的連續性僱傭合約多年不變,不少僱主利用其「特性」,多年來逃避了不少僱員應有權益,長期的短期合約或僱主刻意安排工作時間不符合連續性合約的規定即能正大光明不用給予勞工福利,疫情下大量市場零散化,工作「兼職化」、自由工作者等工作模式興起,其漏洞更加顯露無遺,「4118」的連續性僱傭合約修訂變得不可再拖,必須與時並進保障打工仔女,可幸的是勞顧會於早前達成共識,改為每4周計算總工時,勞聯認為總工時亦需要降低門檻,避免僱主以新的每月總工時遊走灰色地帶。政府亦可考慮如員工工時不足,亦可按比例獲《僱傭條例》的保障,以杜絕逃避給予僱員應有的勞工福利情況出現。

五.加強保障零工經濟工作者

  香港在疫情下零工經濟不斷蓬勃發展,但零工工作者一直缺乏保障,僱主與僱員關係十分模糊,不少聲音希望香港政府能夠處理相關的僱傭法律問題。2022年間有關速遞平台的勞資糾紛屢見不鮮,速遞平台經常有意試探旗下數碼平台工作者的底線,人工可以隨時下調。平台一方依然行使僱主權利,但不受監管無視僱主責任,導致自僱人士或零工工作者無權利享受《僱傭條例》底下的僱員福利及其他勞工法例的保障,如《僱員補償條例》和《最低工資條例》等。另外,有零工工作者曾向勞工處投訴中介公司並沒有為其購買勞工保險,經處方調查後證明涉違相關法例,惟不提出檢控。

零工工作者的工傷權益不獲《僱員補償條例》保障,假若遇到工傷意外時將要面臨龐大的醫療開支。零工經濟也是促進香港整體經濟的其中一部份,不應令他們受到權益的剝削。因此,政府應積極考慮就平台設立發牌制度以作監管。成立零工經濟專門小組著手做好調查、研究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同時可參考不同國家的規定,例如必須為工作者提出基本保障,工傷賠償等同普通僱員的安排、必須提供最低工資、最低有薪假等。甚至可以為他們的身分作出清晰的定義,列明該身份可享有那一種保障等,以保障零工經濟下員工的基本權益。

六.完善失業保障制度,設立恆常失業貸款計劃及援助機制

政府實施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經已推出一段時間,惠及不少陷於水深火熱的工友,勞聯對此感到十分欣慰,同時認為現為合適時機,政府有能力有承擔再多行一步,以「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所得之寶貴經驗,將計劃轉化成長遠的失業貸款基金及失業援助金制度,長遠支援失業員工,同時亦能避免工友需要之時才「左成立右成立」各種支援工友的貸款制度,恆常失業貸款基金及援助制度能早著先機支援工友,既可避免各種各項的行政成本及時間的耗費。

七.促進婦女就業,推動兩性職業平權

勞聯認為社會仍有大量勞動力能夠釋放,當中包括為數不少的婦女;勞聯於2022年1月初曾進行問卷調查,訪問近 886 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婦女,其中 573 位受訪者表示疫情前獲受薪工作,疫情後有 238 位受訪者仍獲受薪工作,人數銳減近六成。另外超過 78%的受訪者同時認為「育兒經濟壓力大」、同時超過 42%的受訪者認為「缺乏照顧孩子的時間」。正正反映當中的潛在勞動力,不少婦女極度需要工作養家,因此勞聯認為政府必須加強婦女就業支援、以及加強托兒服務相關的政策,讓婦女們能夠騰出時間服務社會,同時透過僱員再培訓的半日制或單元上課模式作時間彈性的培訓,增加婦女就業的機會,為人手短缺的行業注入新勞動力。

現時,女性仍然面對職場不平等的問題,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仍然存在,就此勞聯認為政府應先從教育著手,加強教育意識,逐漸消除人們工作崗位上性別歧視的既有概念。部分被標籤的男性專屬工作,工作間及設備只以男性角度出發而忽略女性。因此政府先帶頭,及後再與商界合作,就工作間,工作設備同樣要顧及女性員工,政策上亦要思考兩性平衡,從根本上推動兩性職業平權。

立法規管工時

香港經常榮膺「全球工時長地區」的「榮譽」,勞聯亦曾進行「2022香港打工仔的工作疲勞情況調查」,成功訪問564名打工仔女,當中超過35%的受訪者為50小時或以上工作時數,超過20%的受訪者為55小時或以上工作時數,接近半成的受訪者,多於75小時工作時數。當中問卷資料反映出,受訪者工時越長,打工仔在體力與精神上愈感到疲倦,受壓情況越嚴重,疲勞指數情況不容小覷。[2]同時亦有不少打工仔女表示經常性無償加班工作,有汗出無糧出。可惜標準工時立法進程仍流於11個無法律約束力指引當中,沒有任何成效。勞聯要求政府盡快重回正軌,儘快立法規管工時、制訂預防工作過勞的相關政策,以保打工仔女的身心健康及權益。

推動構建平等勞資溝通平台

勞工顧問委員會自1927年成立開始,一直持之有效,勞資雙方代表就各種勞工事項及議題透過委員會作交流並尋求共識,未來勞聯期望政府就勞工議題事宜繼續交由勞顧會處理,有效發揮勞顧會功能,達致雙贏。而勞聯亦收到不少意見,指現時三方小組勞資代表參與會議的人數不平衡,同時感覺三方小組未能發揮該有的功效,勞聯希望有關當局能正視以上情況,尋找各三方小組的根本問題並解決,早日讓其重回正軌。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設立有薪教育假期助增值

政府一直鼓勵及資助市民持續進修、終身學習,但其實真正能鼓勵市民持續進修的最主要關鍵之一是需要設立家庭友善政策。因為對大部份僱員來說,除了工作就是家庭。日常可以陪伴家人的時間已經不多的時候,僱員又怎會用休息的時間去增值?因此,勞聯認為勞工處及其他政府部門應向僱主積極推廣家庭友善的概念,考慮推出家庭有善政策,並設立有薪教育假期給予僱員時間去增值自己,便能達到「家庭友善」以及政府所希望的員工增值為社會發展出力,達致雙贏局面。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謹啟
二零二三年一月十七日